在古人眼中,禽鸟是对于天地之间变化最为敏感的动物类群之一,较先察觉到阳气的滋长而开始迎春。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讲的也是鸟类顺应自然的物候现象。
“一候雁北乡”,是指候鸟感受到天地间阳气的变化,开始向北迁移。这里的“雁”,指的是鸿雁Anser cygnoides、灰雁Anser anser、白额雁Anser albifrons等雁形目中的鸟类。
它们自寒露时节“一候鸿雁来宾”由北向南越冬,在即将过完冬季,阳气微起却依旧寒冷的小寒,就按捺不住飞回北方故里的心,踏上北迁的征途。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作为雁鸭类等候鸟重要的越冬地,气温相对温暖,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大部分包括雁鸭类在内的冬候鸟还是会待到翌年三月份才会大规模北迁,所以整个冬季到早春我们都可以在上海观察到这些大型游禽。
“二候鹊始巢”,这里的“鹊”,通常指的就是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寓意着吉祥的喜鹊;而“始巢”指喜鹊开始搜寻材料准备搭建爱巢,为来年春天的繁殖季做好准备。喜鹊Pica pica隶属雀形目鸦科鸦属,体长约50cm,全身黑白两色,头部、背部等部位泛蓝绿色金属光泽,相对较为耐寒,食性杂。
作为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留鸟,喜鹊与城市生活也越来越相适应。在上海,喜鹊主要栖息在较为开阔的林地生境,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环境的逐渐向好,在市区也时常能见到它的身影。
喜鹊自小寒时节就开始忙碌,它们从各处寻找着大小合适的树枝,为筑巢做准备。在自然环境下,它们多将巢搭在高大乔木的顶层,在城市环境中,也可以看到喜鹊把巢搭在人工建筑上,相比树木可能更加的牢固。
从外形上看,喜鹊的巢呈圆形,枝枝叉叉,有些乱糟糟的,实际上,正是这些枝叉连同巢内类似泥土混合物的结构,保障了鹊巢的稳定性。
与一般的鸟巢上方开口不同,喜鹊的巢为侧边开口,这样就有很好的防雨效果。喜鹊还喜欢在巢内铺垫着柔软的植物和羽毛,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鹊宝做最温暖的准备。
“三候雉始鸲”,这里的“雉”,指的是鸡形目雉科鸟类,这类鸟类多不擅长于飞行,但能够在地面快速奔跑;“鸲(qú)”为鸣叫的意思。“雉始鸲”是指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受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中国是世界上雉科鸟类最丰富的国家,我们熟悉的绿孔雀、红腹锦鸡、褐马鸡、家鸡、鹌鹑等,都来自雉科。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中国雉科”展区,就用56件雉科鸟类展品展示了雉科的丰富与精彩。
在中国的雉科野生鸟类中,数量最多的,也是在上海最为常见的,就是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即俗称的野鸡。雄性环颈雉羽色亮丽,头部有黑色光色、有明显的耳羽簇,叫声嘹亮,在求偶期时常能够在其栖息生境听到它的声音。但要见到环颈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雉科鸟类多比较怕人,喜欢藏在草丛等隐匿的地方。
古人在严寒季节通过对鸟类的观察,洞悉了春的萌动和气息,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凛冬已至,春天还会远吗?